口号万岁
昨天下午到家,一路艰辛不可为外人所知,只是一路上之所见使我想起了四个字:口号万岁。
在我记忆中,“口号万岁”四字应该是北大孔庆东老师的一本书名,但我并未读过,只是在各个书店混迹的时候经常能看到那本封面上有个五星大印章的书,十分的显眼,加之我之前买过孔老师的一本书,所以“口号万岁”四字就被我记下了。
于是,我再以此题写写东西,估计最后的想法会跟孔老师有些类似,不过确实没有抄袭的行为,如果标题有抄袭之嫌,那么,可以改为"口号永垂不朽"。
言归正传。这一路上,我看到的最多口号是“八荣八耻”,当然,起点是从宿舍楼下的那个大型八荣八耻灯箱开始的。然后是一路上的街边,上海火车站附近的横幅,以及高速路旁的广告牌,下了高速竟然也不能免荣辱,进城之前农舍临街的墙上,以及进城后的路边小广告牌。
这些不由得让我想到了不过数年之前,这些物件上面写的可都是“三个代表”的内容,如今由三变八,真的可谓是三八了。
一路上仅次于八荣八耻的口号是“创建和谐社会”,从“创建和谐松江”到创建“和谐闸北”,一路和谐到我所在的小城市。回来看新闻,还是总书记高瞻远瞩,他老人家已经提出建设“和谐亚洲”的口号了。
和谐社会之前,我们曾经创建过一个社会——节约型社会,其实,和谐社会就是紧接着节约型而来的。现在,已经没有人题节约型社会了,留下的唯一的痕迹就是北京那个鸟巢,因为所谓的节约型社会的口号,鸟窝没了顶,而开上合会议的时候,上海依然铺张浪费地干了不少事情。
再说之前的三个代表,其实它之前是“三讲”,也搞了若干轮学习,现在估计也只剩下名头了。
记得泽民临退之前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口号,搞得轰轰烈烈,到了电视上言此必言彼的地步,好像什么事情都能跟西部大开发搞上关系,而我们的CCTV创造性地开了一个“西部频道”,不惜血本地宣传这一口号。数年之后,西部大开发没人提及了,胡温因为开发西部不能体现政绩,转而喊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口号,CCTV的“西部频道”亦悄然退场,改称了所谓“社会法制频道”。
我人生中所知道的第一个口号是“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当时我5岁,父亲被抽调到乡下进行了一年的“社会主义教育工作”(社教),其实就是驻扎的各个村里的工作组性质的东西。我有时周末会去玩儿,而父亲当时的工作之一是指挥村民在自家墙上粉刷口号,其中包括了上面那句。
四九年后的口号,我觉得最有延续性的是大跃进时候提出的“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一个“省”字在将近50年后被理论化为“节约型社会”以及“科学发展观”。
我所在的城市曾经有个口号“提前达小康,早日现代化”,是一个现在已经在铁窗里的市长提出的,当时,我们这个城市的新闻里长达数年固定有一个栏目,名字就是那句口号,我记忆十分深刻,后来那个市长进去之后,该栏目悄然退出历史,其实,这句口号没什么问题。这次回来的时候,在下高速的收费站边看到了本市的最新口号“学习苏南,赶超苏中,领先苏北”,算是一个比较务实的标语吧,而我所在的这个省的口号是“两个率先”——率先全国实现全面小康,率先全国实现全面现代化,据说这是总书记在某次谈话中说起的,后来被省领导总结出来。
其实,中国自古就是个喜欢叫口号的国家,我记得的最早的口号应该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算起来,我跟黄巾军蛮有缘份,因为我也是生在甲子年,只是者之间不只隔了多少个甲子吧。近世的口号诸如反清复明、扶清灭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更是多如牛毛,而蒋中正先生在大陆的口号有诸如“新生活”、“攘外必先安内”,转进台湾后,反攻大陆这一口号的时间应该是最久的。
我对国外的研究一向不深,不知道国外是否流行口号,我遍寻记忆亦寻不得一个洋鬼子的口号,或许是我知之甚少吧。
我所想的是,这些口号下的活动确实成功了么?这些口号所提或者所为确实是正确的么?想想这世上本没有什么绝对的正确,那么,这些口号真的给后来留下了什么么?
什么都没有,留下的只有口号本身,只有口号是活着的,口号是永垂不朽的,口号是万岁的。
这是一个只有口号没有制度的国家,口号治国——口治,而法治呢?只是好看的装潢吧。
Categorised as: 未分类
中国人已经不自觉地陷入口号汪洋中,这是一种文化没落之前的华丽外衣,也可以说是思想上的意淫。从文革高喊毛泽东万岁开始,在到大跃进,在到现在的三八,口号内容日趋庸俗化,和肤浅化。但是我喜欢邓的实事求是,很遗憾,最终它也成了一句口号!
说的不错,只是,文革在大跃进之后。。。呵呵
我觉得对于。。。。。而言,貌似没有口号,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了;没有口号,就不能让老百姓知道社会和国家的状况,就不能做表率了;一个新的。。。出来,就习惯性地期待一个新的口号。
今天在纪思道(Nicholas Kristoff)文章中看到一句总结,那就是“胡-说-八-道”!哈,透彻:
http://www.pekingduck.org/archives/003807.php
回家还是最开心的,写那么长的文章,厉害哦!
三~ 至于某市长现在是否还在铁窗之中值得考证啊?
哈哈~ 不过这口号还真是 – -+
日前看到北京台的儿歌版“八荣八耻”
果然,一切都是从娃娃抓起。
不管是个啥,孩子是什么都不懂却又是最好的宣传工具!
可怜的孩子们!
我果然是慈祥的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