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ning sun
今天看了一部2003年拍摄的有关文革的纪录片,名曰《morning sun》,据我看完全片之后看应该是那部著名的《tiananmen》的人马所做。片子正如片名所说,是以被毛泽东称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的青年们的变化、命运为主线来讲一个几乎成为偏执的国家中的青年们怎么被上层操控着他们的年轻的冲动,而后又怎样看透这一切的。
由正常人变成极左的只觉世上只有所谓革命与非革命之分,而所谓革命与非革命的区别是个别人以自己意志确定的,或者干脆就是那些十几岁的少年们所想当然的。在十年后,一切皆空,一切的革命理想、信念坍塌,革命已死。
影片采访了很多人,李锐、徐友渔等几位先生都出现了,当然,在这中间我个人最欣赏的还是朱学勤先生的几段发言。
在讲到45运动的时候,朱先生说:“四月五号的事件,对我的打击非常大。1976年我们已经产生了对文化革命的强烈的疏离、反抗情绪。文化革命它一方面是前十七年的革命文化的登峰造极的发展,恰恰又是十七年的阴暗面的爆发。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那句话“革命死了,革命万岁”应该把它倒过来讲:“革命万岁,革命死了”。谁把革命推到万岁的地步,谁就是最后宰杀革命的人。”
影片巧妙的讲中国革命幻想的坍塌与影片《牛虻》的情节发展穿插组合,朱学勤在影片最后说:“七八年到七九年的时候放了很多所谓“封资修”的老片子,《牛氓》的电影重新和中国的观众见面了,等到我第二次看牛氓的时候,最打动我的是我第一次忽略掉的,牛氓和他的轿夫在监狱里的那一场对话。我看牛氓对蒙特立尼的那种痛彻心肺的控诉,在控诉当中还有一点的感情,希望能够促使蒙特立尼反省,但他也知道这种反省是不可能的时候,我想的最多的是我年轻时候接受的革命文化,他吸引我的是什么?最后我放弃它,又是为什么?我觉得最吸引我的就是那种道德美感。而我们像亚瑟一样反刍自己年轻时候遭受的道德欺骗、受到的愚弄的时候,让我想起我的红衣主教,想起我们自己和党文化的关系,我觉得非常像亚瑟和蒙特立尼最后告别时候的那种心理感觉:我要目送我的红衣主教远去……..”
影片最后的字幕上出现了这么一段话:
革命,
反革命,
不革命。
革命的被杀于反革命的。
反革命的被杀与革命的。
不革命的或当作革命的而被杀于反革命的,
或当作反革命的被杀于革命的,
或并不当做什么而被杀与革命的或反革命的。
革命,
革革命,
革革革命,
革革……
反革命,
不革命。
革命的被杀于反革命的。
反革命的被杀与革命的。
不革命的或当作革命的而被杀于反革命的,
或当作反革命的被杀于革命的,
或并不当做什么而被杀与革命的或反革命的。
革命,
革革命,
革革革命,
革革……
——鲁迅,1927
Categorised as: 未分类
shafa ¬¬¬¬ haha
every thing will be fine , kids !!
文革难道是革命嘛?
文化革命不是革命是什么?
三斤考证得没有错,该片是 Karma Hinton 女士和其丈夫高富贵等人所拍。Hinton 这个姓就是“韩丁”——她的父亲 William Hinton 就是那个“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韩丁”,google 一下就知道是谁。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毕生坚持其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立场,春夏之交以后决定离开中国。
Karma Hinton 在北京长大,能说流利的中文,除了三斤上述两部,她主持的 Long Bow Group 还拍摄有其他作品,题材显示了对中国农村地区的独到理解,都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http://www.pbs.org/wgbh/pages/frontline/shows/red/
对于 Karma Hinton 的批评,作为一家之言,也不妨了解一下:
http://www.youpai.org/read.php?id=47
Thanks again for the blog post.Really thank you! Fantas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