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浮三

亚细亚的孤儿

 

有些歌我很喜欢,但一直逃避,尽量不去听,甚至不放进ipod里,以防哪天随机到,影响自己的情绪。

昨天,拿出我那3岁半的中古白屏IPOD,试图打开听,随便播一首歌,谁知听了一半卡住了。长久伺候中古机器的我知道,该恢复出厂状态一下了。然后就是往焕发N春的空白机器里装歌。有些倦勤的我一股脑把硬盘里的音乐都同步了进去,包括那些我尽量逃避的。

随机播放,第一首竟然就是《亚细亚的孤儿》。大概有三四年没有听过这首歌,我一直把他放在电脑的深处,不去触碰。记得我高中时,第一次从短波里听到这首歌时,竟然心潮澎湃并伤心莫名,以后每次听到都会心情低沉,虽然歌里写的是我未曾经历的事情,但我以为我能感同身受。后来,我慢慢刻意躲避这首歌,直到昨天它又穿过我自己设定的防火墙进入我的耳朵。

有些人曾经质疑我对某些事情的态度,比如对台湾的认知。我总是说,就让他去,那两千三百万人想怎样就怎样吧。于是,会有人让我说出理由,我基本回以沉默。在肾上腺素的刺激或是所谓爱国精神的蒙蔽下的人们,无论我是怎样解释都是执迷不悔的。只是,我有时会默默在心里说,去听《亚细亚的孤儿》吧,如果你能听懂,大概你就知道我所感同身受的东西。

音乐的灵魂一定不能是情爱,最好的音乐一定要是悲天怜愍的,最好的乐者一定是好的社会观察者。罗大佑,大概是华人乐者里极少数能完成上述两项的人,而我以为,《亚细亚的孤儿》是他最好的歌。

我想起,今年的金曲奖,罗大佑、李宗盛、周华健的组合在台上唱歌。李宗盛出场时,全场致意,而当李、周二人以他们共同的“大哥”的称呼引出罗大佑时,台下的反应却是不一的,我眼见一些人连手都懒的举起。确实,在台湾这个蓝绿割裂的社会,罗大佑这个明显蓝色的人是不会受到一些人欢迎的。只是,反对他的人有没有想过,在白色恐怖的时候,罗大佑曾写出的《亚细亚的孤儿》这样的歌,这难道不是他们当时的心声吗?

此时,再听此歌,白色恐怖已经远去,或许把歌词改成“红色恐怖”更好。

这样一首歌,唱出了台湾人的“悲情”,百年孤独,无论统独、蓝绿都应有的孤独。

其实谁都是孤儿,特别是对岸的我们。

我又找出罗大佑所有的歌来听,从《之乎者也》到《美丽岛》。

贴出《亚细亚的孤儿》,共享,来自罗大佑1983年第二张专辑《未来的主人翁》。

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

黄色的脸孔有红色的污泥

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

西风在东方唱着悲伤的歌曲

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

没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游戏

每个人都想要你心爱的玩具

亲爱的孩子你为何哭泣

多少人在追寻那解不开的问题

多少人在深夜里无奈地叹息

多少人的眼泪在无言中抹去

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道理

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真理

 

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Categorised as: 未分类


5 Comments

  1. Geno说道:

    你听罗大佑阿!!!很好~~

  2. mocha说道:

    我觊觎你那中古ipod很久,总有一天我要抢来。
    这是第一句话。
    在李亚鹏先生做封面的《南方人物周刊》里,萧功秦简单不繁冗地介绍了台湾的各个派系,权当是“扫盲”了,挺好。
    这是第二句话。
    我昨天翻出陈升这个老男人的歌儿来听,一瞬间各种感触又瞬时浮上。为什么总是老男人的歌让人瞬间感怀呢……
    这是最后一句。

  3. 小巷说道:

    我的IPOD还年轻,才十个月。
    三斤很潮~
    我一直挺奇怪的,音乐怎么就有记录心情的能力~
    在一段时间以内如果一直听一张专辑,则无论过了多少年,再听这张专辑时,原先听歌的日子就会一一浮现,特别鲜活。

  4. tot说道:

    很好。

  5. bones说道:

    我的IPOD里放的是旧电脑里的三年前的歌,也会听到一些歌时梗住,不是没有感慨的。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