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80年代 II
今天继续讲古,但跳接一下,直接转到80年代最后一年,之前空缺的以后看心情再补。
我从出生到上大学前所待的那个小城市的市中心有个雕塑,是一个新四军战士的骑马铜像,向东,据说象征着东进,然后下面的黑色基座上有碑文,我没看过,只知道正面的大字貌似是前国防部长写的。这个铜像是小城最重要的两条马路的交汇,所以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铜像的价值基本等于南京新街口的国父。
本地人现在大多叫这个地方为“铜马”,老一辈的或者自认更local的叫它“忠字塔”。我虽然是一个外省老兵的后代,还是所谓的80后,也就是既非老一票的又非native,但是我还是习惯叫忠字塔。至于忠字塔的来历,据求教老一票的结果,铜马的位置曾经也是个塔,造型就是汉字的“忠”,用来表示对某个伟大领袖的忠诚,建于当年全民跳忠字舞的大鸣大放大字报的年代。后来,在大鸣大放大字报从宪法里被删除后,忠字塔也被拆掉,换成了现在这个国军将士。
据老一票的人说,当年文攻武斗的时候,整天都有围着忠字塔的散步活动。但我没有荣幸见识忠字塔的荣光,出生时国军将士就屹立了。
自我出生,我娘就在忠字塔南侧的一个当年还算是小城里的知名商场工作,所以我每天放学之后都在这附近游戏,等着跟我娘一起下班回家。
我娘当年是卖糖果的,这就造就了我当年那口蛀牙,以及我现在对糖果的高要求。因为吃惯了计划经济下的原始大白兔,我对现在生产的大白兔不屑一顾,而我当年最爱的话梅糖也已经很多年没有进入过我的口腔了:我深切的记得最好吃的话梅糖是褐色纸头包装的,上海回民食品厂生产的天山牌话梅糖。
计划经济条件下,物质生活极度贫乏,能吃到糖果已经是很快活的事情了,所以糖果柜台对于一个商场是十分重要的,于是领导将它的位置放在商场正门的入口处,这就为我下面要说的一件事情提供了方便。
糖果柜台正对面是茶叶柜台,我当年的爱好之一就是混进去,把显然不干净的手插进放茶叶的铁桶里,搅来搅去,那种感觉无法形容,总之很舒服就是了。现在想想,估计小城里很多人都喝过我小手玩弄过的茶叶吧。记得当年我从来不鸟茉莉花茶,觉得那味道很怪异,这个判断一直延续到现在,使得我不喜欢喝一切花茶。
一般我在茶叶柜台里玩够了,会去日化柜台。在那里面我最爱的是打开一瓶瓶洗发水,闻味道。当年贵国刚开始出现洗发水这个东西的时候都叫香波,我感觉应该是比之前的类似海鸥牌洗头膏的东西贵很多的。那时候也不标榜什么去屑之类的功能,就是玩香味,我记忆中什么水果的口味都有,所以在80年代那个基本只有国光苹果一类的东西吃的时期,我对椰子菠萝一类的水果的最初认识是从洗发水开始的。
接下来再转回商场外的铜马或是忠字塔。80年代的最后一年的某个下午,我不知为什么没有去幼儿园,然后就看到有人举着标语向铜马聚集,我依稀记得是白色的布条,两端用竹竿支撑着,下面有学生举着。我不记得他们喊什么了,反正有喊。我当时很兴奋,然后貌似我娘他们是搬了椅子坐在商店里面,隔着玻璃门朝外看的。
我当时问我娘外面的人在做啥,我娘说YX。其他的记忆就没有了,然后的日子,我也再也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不管在哪里。
我只是记得,他们是很有秩序的,周围也没有人阻拦他们,他们就是在前进,我记不起他们当时的表情了,应该不是很愤怒的,至少作为旁观者的我,当时是很快乐的。
我记忆里还有些CCAV的画面,是北方那个大城市的新闻,大概是有一小撮不明真相的群众闹事的新闻。现在想来,应该跟小城里散步的是同一个时间段发生的。
扒开指头一算,20年了,我也不知道这些依稀的记忆能够说明什么,总之要趁现在还能想起的时候记下来。
我不知道那个国军战士的雕像还能立着多久,我觉得他很孤单。
Categorised as: 未分类
hand楼上的同学。。
我就不记得有关80年代最后一年六一儿童节后第三天发生的那些事。。。
我不得不感慨的是,你小时候的记性还真好
哎呀三斤,栗羊羹偶强烈推荐,虽然这个零食也比较女孩,暂且不管了。是天津出的栗子做的果冻状东东,以前传说日本人侵华就是为了吃栗羊羹:)
您很强,对那个事件还有记忆
我是一点儿印象也无,
话说,80年代售货员很吃香很牛
我吃的零食除了俺爹偶尔去大城市带回的大白兔
就是长得像蜗牛的不知产于何地的巧克力,和一小桶里面四个球的泡泡糖,两层独立包装的栗羊羹~~~还有俺娘自制的琉璃馒头
你说“我喜欢吃本地产的一种油纸包的鸡汁豆腐干。”
哇哈哈哈~,me too~~~~~~~~~~~
乖乖 你还看到YX啊 你幼小的心灵被烙上了啵
我知道的啊。我到YC的时候吃了啥记不起了,只记得半路上过江在靖江吃了烧饼,那叫一个好吃~~
沒錯~
之前卖五毛,现在好像卖一块,应该算作是降价了。上海很多老早的土菜,现在还能在浦东北艾路上的陆家庄原汁原味地吃到,那可不是五毛变一块了,是一只鸡差不多一百块。不是这个价钱就味道完全不对了
话说,“本地产的一种油纸包的鸡汁豆腐干”现在还有么,但愿一直有下去。去年前年回上海发现很多过去的美味都走样了。今年要回另一个故乡,担心中,希望不要也走样。
巧合的是,我昨晚上剛看了一部紀錄片。跟你印象中的扯白旗時間重合。嗯~~~~十年了~
不知道,偶固执地认为,零食就是女孩吃的,男孩实在要吃,只能吃点爆米花、鸭肫干、豆干之类(这样偶就不犯规了,哈哈,因人特别立法),桃板、话梅杀无赦!
耍赖了耍赖了,一下就略过了四年。
张爱萍果然字很不错
弱弱地说下:话梅糖,男孩子是不该吃的~~~
当年我都在楼上玩,我是说,当你在糖果柜台流连到日化柜台的时候~。
难怪那时候没有遇到你,哈哈。
溯古怀旧一下
话梅糖。。很好吃的。貌似小学校门外卖1毛钱1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