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无心,听有意
前些天苏打绿新专辑刚出来的时候,我在豆瓣上发了篇评论。其实我就是把自己听完之后以及一段时间以来的小想法写出来,没有什么不敬的意思,我本人对苏打绿从来没有什么意见,甚至我很长一段时间是很喜欢的,就算现在还是非常喜欢。
我的意思就是我觉得现在苏打绿的风格与一开始我所认识并喜欢的不一样了,并且现在的转变不是我喜欢的。我仅仅是说了自己的感受。写到最后我其实是在祝福他们的,我的态度是我对于我不能适应的变化就尽量去回避。
但是下面的留言就完全两面,并且很少有人真的理解我很简单的意思。一边的人说什么苏打绿商业化啦,做音乐不用心啦,一边的人说我不懂就别乱说,还有虔诚的人说我不要“亵渎”苏打绿。
我懒得回复,也懒得解释,随他们怎么想好了。
我绝对相信苏打绿们的用心,而商业化,音乐本来就是个商业,我从来没把音乐当作一个什么意识形态或者理想性的东西来看待,再说了,商业也不是没有精神。
而所谓的说我不懂啦,“亵渎”之类的只能说明,网络这个地方唱赞歌一点风险都没有,一旦你对很多人喜欢的一样东西有点反对的看法,那么宗教般仪式的反对就很难避免了。
我早说过我很不适合做一个歌颂者,我对所谓偶像的感情也是很批判的。比如我对我意义最重要的孙燕姿,前段时间爆出她男友的事情我很不舒服,我就怀疑是不是燕姿在炒作,而上周看同一首歌在广州那场燕姿的演唱,我也觉得很不舒服,因为那天嗓音的状况真的很糟。
我时常在想为什么绝大多数的意见都是非此即彼的,或者都不愿相信事情就是那么简单而非要去拔高或者挖深。
有一个想法是教育的问题。比如我们的语文课,从小都是一种归纳以及刻意拔高的教育。每篇文章要有中心思想,每篇文章要分段,每段要有段义。读一篇《荷塘月色》非要说那背后是在描述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我不排斥很多文学作品是要去表达一些东西的,但是绝大多数的所谓思想和中心都是后人附会的,甚至是作者自己后来附会的。
我记得锵锵最近一期,徐子东谈到郁达夫的某个作品,说郁达夫先后对自己写这篇的东西的目的有过三种说法,最先是说是要表达男女之间的某种压抑,后来连拔高两次,变成了什么民族感情之类的(大意)。
当我们接受了9或12年的基础教育,被训练出一种所谓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的时候,往往就是把纯真的东西给彻底剥除了,甚至就如徐子东所说的郁达夫的情况,在那样的环境中,作者自己也会拔高自己的初衷。
回到我的那篇胡乱的苏打绿的文章,不同的人看这个我自己没有什么复杂的、攻击性初衷的东西里都有自己的角度,都有自己的过滤器,去选择自己潜意识里想要选择的东西。
就跟算命或者星座一样,她写了1000字的东西出来,都是含糊的,毫不相关的,只要里面有100字能套用到你的身上,你就觉得准,就忽略了剩下的900字。算命者其实就是翻过来用了人的这个趋利避害的选择性的心理。
再比如我写博,可能就是胡乱的发感想,但是如果某些内容触碰到你的某些事情,其实我没有故意也没有过失,纯粹对方心里有鬼。
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不过我写这么多其实也是在装A的弟弟,我也在用归纳法,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去分析那些留言,那些意见。
罪过。
Categorised as: 未分类
不听苏打绿。因为发现我打算专注他们歌词的时候,经不起推敲。放弃……
关于作品表现的作者思想,跟你说吧,是因为语文题里总有那些要指出“中心思想”的类型。一般都是,先概括再升华。OMG~
唉,您太有思想了,我跟不大上……算了,好像你也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无所啦take it easy…
不适合做一个歌颂者:) 还是Sodagreen~~ 跟我一样做逃兵就好啦哈哈
我觉得新专辑的几首歌曲还不错,听着好听就好,你有心写写,更是说明你的用心,各取其乐,不管他人咋说呗。
呵呵,像我,给你留言还不知道怎么注册这个的,thissecond
我倒是读懂你对苏打绿的评论的,虽然我没听过新歌,只是间歇地放小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