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新小组及各位
忙的不可开交,身心疲惫。大概从现在到12月20日都不大会更新了。
这些天突然有朋友要重建老鹤小组,跟我联络,且真的重建了,还要我回去当组长。我回了几封邮件后,想想还是把一些话写出来贴到新建的小组里。于是有了下文,贴在这边。
祝大家喜乐平安,勿念。
给新小组及各位
这两天一直有关于新小组的消息,且不是一路人马,亦或是相同的我自己没概念。说实话,我有点不知所措。
先是有朋友说他们一直在QQ群里讨论重返豆瓣的事情,近期要开始实施,还给我发了封很长的豆油来谈有关的想法。我也把我的想法还算认真地回了邮件。
今天临晨4点才睡,早晨7点左右半梦半醒地随手查邮件,看到有朋友留言,然后进了这个组,还有让我回来作组长的帖子,顿时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接下来躺在床上一直睡不着。辗转到中午,起床后开始看书,一个下午效率很低,无法集中精神。我想,还是写些字,说说我的想法。但实际上我自己毫无头绪,最近个人的俗事忙的让我无暇来整理零碎的想法,有些乱,希望大家理解。
其实我对重建小组的态度在之前解散时就很明确了。我在小组解散前4小时写说:
“如果某天这个地方不存在了,我想没有必要再弄个豆瓣贺卫方小组2.0或是其他。轻轻地来,就轻轻地走。遗忘得越快越好。把名字写在水上的感觉是很美妙的。 如果你要离去,别再回头。 ”
我当时觉得,如果她结束了,那就结束了吧。能作的她都作了,说实话,我个人对小组的解散是没有遗憾的,只是由难过和不舍的情绪。
前些天收到的豆油里,朋友说了重返豆瓣的若干重要的意义。我回信的时候说,一个简简单单的小组不能也没有必要承载什么意义。
我说“至于您将它与今后可能出现的类似组织形式赋予那么高的期待或者意义,我的个人意见是还是平常心的好。我个人不大喜好刻意这样事情,之前的贺卫方小组的建立其实也是我一时手痒的结果,没有目标,没有愿景,仅仅是建立而已,后来的很多事情都是机缘巧合,至多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所以,如果您要建立类似的平台的话,我建议还是自然就好,不用刻意拔高,或者刻意要达到怎样的效果。什么事情人为地承载太多之后就会变味了。之前小组里的一句话可能您还有印象:无为而治,一切自由。 ”
我的意思是,并不是没了这个小组很多人就会迷茫了,就无法启蒙了,就变成愚民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觉得就算整天看CCTV都是能自我修炼的。我想即使是老鹤本人也不愿意承担那些别人赋予他的意义,虽然其实他做到了其中的大部分或者一些。
简言之,重建小组是没有特别大的急迫性的。但是作为一些对相关话题有兴趣的朋友们,有一个平台确是是好事一桩。这点我也表示赞同。
而为何对重返豆瓣表示消极?因为在数次整顿之后,豆瓣的言论空间已经被压缩到了极小的地步,或者说豆瓣已经真的回归到它创建的初衷了:一个带着文艺腔的不问世事的自了的平台。这种言论的程度我认为是不足以容纳一个非娱乐文艺类的讨论组的正常存在的。特别是以老鹤作名头的话,一定会触及一些话题,无法避免。如果要委曲求全地保存一个被阉割的小组,以我的个性,宁愿选择没有。
但是既然小组已经建了,那我我祝福小组的未来。如果需要任何帮助,我会尽力。如果按照我以前的作为的话,其实组长这个东西谁作都一样。我最多是那个点了创建那下鼠标的人。所以我还是不要当这个新组的组长了。肯定会有比我见识和能力更强的人,能够作的更好。其实我本来就很卑微,说不定上面的那些顾虑都是目光短浅的我的杞人忧天,换作别人都能一一化解。
与一个朋友邮件讨论这事情,他说“重返豆瓣我倒是支持,为此我甚至愿意自宫言论——只要有几分效果就好,能发链接就好。”,我说“我的个性不是很喜欢委曲求全,我知道这是我的缺点。”
其实自解散以来我也在想其他形式,会有一些想法,但都不成型或成熟,现在说多无益。
很巧,11月底了,原来的组是2006年11月30日建的,活着的话就三岁了。
祝各位顺利。
Categorised as: 未分类
嗯,那就素面让三斤看看真地址
那个亚利桑那的IP是冬劲大哥提供的,没有它的话我就只好偷菜了
三斤出门还只有几个月,不算阔别吧,但寒假回来就能发现,现在墙内如果没有VPN基本是什么都不能干了,连了邮件都上不去。情况在不断恶化中
说真的,心情感情心态心绪已经无法回到两年前或者三年前了。
新小组的出现反而提醒着某种失去和逝去
只要信念还在吧。
建组只是一个形式,主要还是有那么一群人就够了。
用“历史上的今天:
一起走到——书间拾遗之十八 2006年11月21日”祝福这个小组~
话说宝岛一村在上海的票已经可以定了??